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29 05:59: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25号



为规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提高清算效率,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公布。本办法自2005年12月8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

二○○五年十一月三日





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提高清算效率,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质押融资,是指成员行日间头寸不足时通过自动质押融资系统向人民银行质押债券融入资金弥补头寸,待资金归还后自动解押质押债券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成员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与人民银行开展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及其授权的分支机构。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系统是指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以下简称支付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系统(以下简称业务系统)、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会计系统”),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簿记系统(以下简称簿记系统)为依托,实现债券自动质押、融资、还款、解押的应用系统。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质押债券是指已由政府、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发行,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托管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经人民银行认可、可用于质押的其他有价证券。

第六条 成员行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应与人民银行签署《自动质押融资主协议》。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为成员行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

第八条 自动质押融资在金融机构清算账户资金不足清算时方可使用。

第九条 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资质条件自主选择和确定成员行。

第十条 成员行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为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其分支机构办理自动质押融资须由其法人授权,并经人民银行同意;

(二)是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

(三)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债券账户的甲类或乙类结算成员;

(四)最近三年在银行间市场无不良记录。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可优先成为成员行。

第十一条 成员行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由人民银行总行受理,其他成员行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应向法人机构所在省市人民银行分行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提出申请,由人民银行分支行初审后报人民银行总行受理。

第十二条 成员行向人民银行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申请书;

(二)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批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户确认书(均为复印件),成员行为分支机构的,需要提交法人授权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证明;

(三)上年末法人机构的实收资本金额(不含附属资本,下同)。

第十三条 金融机构在申请成为成员行时不得向人民银行提供虚假情况。

第十四条 人民银行根据成员行法人机构实收资本金、信用状况及流动性管理情况设定和调整单日任何时点各成员行自动质押融资最高余额。暂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自动质押融资最高额度不超过其实收资本金的2%;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的自动质押融资最高额度不超过其实收资本金的5%。在此比例范围内,人民银行根据成员行的资信情况,按照不同的比例档次核定自动质押融资最高限额。

第十五条 除按照第十四条由人民银行确定成员行的自动质押融资最高额度外,人民银行可根据金融宏观调控需要,直接设定成员行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额度。

第十六条 债券质押率是融入资金与拟质押债券面额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第十七条 债券质押率由人民银行确定,各类债券质押率最高不超过90%。

第十八条 暂定人民银行为成员行提供自动质押融资的单笔融资资金最低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不足50万元按照50万元融资。

成员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向人民银行申报单笔自动质押融资资金的最低金额,并按照单笔自动质押融资的最低金额和相应债券质押率换算单笔质押债券面额最低值。

第十九条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还款时点由人民银行确定和设置,并及时向成员行公告。

第二十条 自动质押融资须逐笔融资、逐笔归还,成员行须在还款时点一次性还本付息;还款时点资金不足时顺延至下一还款时点重新计息后还本付息。

第二十一条 成员行归还资金后,人民银行即办理质押债券解押。

第二十二条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金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第二十三条 日间还款的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按照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减0.27个百分点确定。日终以后还款的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按照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加7.20个百分点确定。

第二十四条 自动质押融资利息按照实际使用资金金额和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计算,不足1小时按照1小时计算,并分别按照日间还款和日终以后还款的自动质押融资利率计算自动质押融资利息。

自动质押融资利息计算公式:

自动质押融资利息 =(融资金额×融资时间×融资利率)/(360×24)

第二十五条 成员行应每半年向人民银行报告一次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开展情况。人民银行不定期对成员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第二十六条 自动质押融资系统各相关单位应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建立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十七条 成员行应维护自动质押融资系统终端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提供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债券质押、解押交易的系统技术维护,保证相关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九条 成员行违反第二十七条、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违反第二十八条,使质押、融资、还款、解押延误或中断,给有关各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使质押、融资、还款、解押延误或中断,有关当事人均有及时排除障碍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义务,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 12月8日起施行。

旅游专列运输管理办法

铁道部


旅游专列运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规范旅游专列运输组织和管理,开辟新的运输经济增长点,提高运输市场占有份额,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专列是指由旅行社或单位(以下简称包车人)要求临时开行并往返全部包用的旅客列车。
第三条 开行旅游专列应以方便用户、协调统一、合理利用、利益共享、发挥路网整体效益为原则,确保安全、舒适、有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直通旅游专列,局管内开行的旅游专列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开行条件
第五条 开行旅游专列编组不少于12辆,载客车辆不少于10辆,宿营车只能使用1辆,原则上不得使用软卧车。特殊情况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第六条 旅游专列的车辆应尽量使用新型空调车。使用新型空调车时,服务设施和服务标准不低于“品牌旅客列车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使用普通客车时,车辆设备、设施,服务备品、卫生标准应符合《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的规定,每三辆车中应有一辆茶炉车。
第七条 旅游专列的值乘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不得临时雇佣或由其他工种人员顶替。
第八条 旅游专列的旅行速度不得低于同线路图定普通快车的速度。

第三章 申请和审批
第九条 包车人(如几家旅行社或单位同时包用一列车时,应提出一个牵头单位)应不少于25个工作日前向始发站或其上级客运主管部门提出开车要求并填写包车申请表(见附表1)。
第十条 接到开车要求部门应于2日内向上级客运主管部门提出开车申请表(见附表2)。
第十一条 旅游专列在京广、京九、京沪、京哈、陇海、浙赣六大干线跨局或跨部控分界口以及跨三局以上运行时,由铁道部审批。除此之外,由开车局与相邻局协商同意后,由开车局审批,报铁道部备案。在局管内开行时,由铁路局审批。需报铁道部审批时,由铁道部运输营运主管部门归口受理,由营运、调度部门制定阶段性方案后批复。
第十二条 审批部门自接到开车申请表日起,有固定运行线的,必须于3个工作日内,无固定运行线的,必须于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表以电传形式批复申请部门。同意开车的,包车人必须于开车15日前向铁路局确认,具体开车时间在确认后以调度命令下达。
第十三条 车站接到批复后,要按照《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对包车的规定,与包车人签订包车合同并收取相当于运费20%的定金。当日售票的可不收定金。
第十四条 旅游专列本着质量最佳、效益最佳,同等条件以申报时间先后的审批原则安排开行。

第四章 运输费用
第十五条 包用普通旅游专列(载客车辆为硬座、硬卧,如混挂软座、软卧时,软座、卧软不超过载客车辆三分之一)时,票价按不低于标记定员90%核收。编组中软座、软卧辆数超过三分之一时,按全列标记定员核收票价。
产生空驶和编挂1辆餐车时,不收空驶费和餐车使用费。编挂餐车超过1辆时,超过的辆数核收餐车使用费。
使用全列新型空调车时,票价可在规定的上浮幅度内浮动。
旅游专列的旅游团体享受折扣优惠票价的同时,还可以按实际乘车人数享受20人中免费1人,超过20人每增加10人免费1人的优惠待遇。
上述优惠条件可由铁路局在此范围内自行掌握。
第十六条 包用全列软座(卧)或豪华列车时,按《铁路旅客运价规则》规定的定员核收票价和服务费;餐车、娱乐车核收使用费。
编组中餐车、娱乐车合计超过两辆时,超过的辆数按新型空调硬卧车标记定员收费。包车人对车辆设备、服务设施等另有需求时,可另议价格,但每辆车不得低于新型空调硬卧标记定员的收入。
第十七条 旅游专列编组不足规定辆数时,所欠辆数每辆按普通硬卧车(60人)标记定员票价的60%核收欠编费;中途站停留超过24小时、折返站停留超过48小时,自超过日起,按日核收停留费。不足12小时按半日核收。
第十八条 旅游专列单程里程通算计算票价。运行径路涉及国铁、地铁、合资铁路或特殊运价区段时,分段(国铁段加总)计算,加总核收(地铁、合资铁路段票价表见附表3)。
第十九条 旅游专列包车合同签订后,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时,各方均不负违约责任。因非不可抗力原因,承运人违约时,双倍返还定金,包车人违约时,定金不退或按《铁路客运运价规则》标准,核收延期使用费或停止使用费。收取定金时,填写“客运杂费收据”,返还定金时,加倍部分填写“退款证明书”。

第五章 运输管理
第二十条 发站接到开车命令后,应立即通知包车人到站办理制票手续,定金冲抵运输费用。
旅游专列的运输费用由始发站使用代用票一次收清,其他站、车不得再另外收取
任何费用。填写代用票时,发到站栏填写如:北京——广州
广州——北京
旅游专列不从原径路返回时,按实际径路计算,以距始发站最远的停车站做为折返站填写票据。
第二十一条 代用票交包车人持有,并另复印一张交折返站。其余乘车旅客每人发给一张团体旅客证,团体旅客证随代用票使用有效。
第二十二条 旅游专列发车后,车票不办理中途改签、分乘、变径或退票。旅客自己要求中途下车出站时,凭团体旅客证出站,未乘区间车票失效,恢复旅行时应另行购票。
第二十三条 旅游专列不得超员运输,不得使用铁路公用乘车证。
第二十四条 旅游专列的旅客在运输中发生伤、病时,由列车长编制客运记录,载明系旅游专列旅客并记录代用票票号,车站按照一般旅客发生伤、病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旅游专列国铁段票价的60%和杂费列开车局收入,票价的40%列折返局收入,停留费列停留局其他收入。
第二十六条 旅游专列按票面记载人数分别统计始发局和折返局发送人数。
第二十七条 旅游专列始发局对每趟专列应向包车人发放旅游专列开行意见反馈表(见附表4),返回后由包车人将意见电传铁道部。
第二十八条 各铁路局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旅游专列(分直通与管内)开行情况统计表(见附表5)统计后电传报部。

第六章 运输组织
第二十九条 涉外旅游专列比照特快列车办理。旅游专列运行时分标准和技术站作业标准按运行图规定的特直快旅客列车标准执行。除有旅游需求的站办理旅客乘降外,其他站不办理客运业务。
第三十条 旅游专列根据旅游需要安排相对固定的运行线、临时运行线和到开时刻。遇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局管内图定普通旅客列车时刻。
第三十一条 旅游专列由客运机车牵引,机车交路按图定客运机车交路办理。旅游专列的车辆技术检查和上水作业、上餐料按照正常旅客列车办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行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专列的组织,确保旅游专列安全正点。旅游专列的安全正点列入旅客列车正晚点统计;由于开行旅游专列而影响的其他货物列车,根据调度调整命令统计正晚点。
第三十三条 旅游专列车底在折返站停留时,折返站应上水、补油并提供列车整备,供电及乘务员住宿等条件。

第七章 奖惩
第三十四条 对于旅游专列开行信誉好、服务、卫生、车况、设备质量好、旅客和旅行社反响好的铁路局,铁道部将授予《旅游专列最佳组织单位》的称号,并在以后批准旅游专列时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十五条 对旅游专列开行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监督监察办法》中关于服务差错处罚规定,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分别给予500元和2000元的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旅游专列脏、乱、差,旅客或包车人反映强烈或有投诉的,给予全路通报批评并限期整顿。整顿期间不再批准开行旅游专列。
第三十七条 上水站不按规定给旅游专列上水的,按照服务差错给予处罚并通报全路批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办理。其他符合旅游专列开行基本条件的,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4月25日起实行,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原发《旅游专列运输组织管理办法》(铁运〔1999〕29号)同时作废。

附表1:旅游专列包车人申请表
----------------------------------------------
| 项 目 | 内 容 |
|--------------|--------------------------|
| 开行时间 | |
|--------------|--------------------------|
| 发 站 | |
|--------------|--------------------------|
| 中途停留站 | |
|--------------|--------------------------|
| 到 站 | |
|--------------|--------------------------|
| 停留时间 | |
|--------------|--------------------------|
| 经 由 | |
|--------------|--------------------------|
| 编 组 | |
|--------------|--------------------------|
| 人 数 | |
|--------------|--------------------------|
| 其他特殊要求| |
----------------------------------------------
××(单位)
×年×月×日(公章)

附表2:××铁路局旅游专列申请表
(编号: )
------------------------------------------------
| | 内 容 |
| 项目 |----------------------------------|
| | 往程 | 返程 |
|--------|----------------|----------------|
|运行区段| | |
|--------|----------------|----------------|
|开行日期| | |
|--------|----------------|----------------|
|到达日期| | |
|--------|----------------------------------|
|停留时间| |
|--------|----------------------------------|
| | |到| | |到| |
| | |--|------| |--|------|
|中途停留| |开| | |开| |
| |----|--|------|----|--|------|
|站日期 | |到| | |到| |
| | |--|------| |--|------|
| | |开| | |开| |
|--------|----------------------------------|
| 经由 | |
|--------|----------------------------------|
| 编组 | |
|--------|----------------------------------|
| 担当 | |
|--------|----------------------------------|
| 定员 | |
|--------|----------------------------------|
|效益测算| |
|--------|----------------------------------|
| 备注 | |
|--------|----------------------------------|
| | |联系人| |
| 局意见| |------|--------|
| | |电话 | |
|--------|----------------------------------|
| 部意见| |
------------------------------------------------
×年×月×日(公章)

附表3:直通旅客列车分段计价地铁段票价表(试行)
------------------------------------------------------------------------------
| 普 通 列 车 |
|--------------------------------------------------------------------------|
| | | | | 加 快 | 硬 卧 | 软 卧 |
| 里 程 |硬座|软座|空调|----------|----------------|----------|
| | | | |普 |特 |上 |中 |下 |上 |下 |
|--------------|----|----|----|----|----|----|----|----|----|----|
| 1--40 |3 |4 |1 |1 |2 |3 |4 |3 |5 |5 |
|--------------|----|----|----|----|----|----|----|----|----|----|
| 41--80 |5 |9 |1 |1 |2 |5 |7 |7 |9 |11|
|--------------|----|----|----|----|----|----|----|----|----|----|
| 81--120|8 |15|3 |1 |2 |8 |9 |9 |14|15|
|--------------|----|----|----|----|----|----|----|----|----|----|
|121--160|11|19|3 |3 |6 |11|12|12|18|20|
|--------------|----|----|----|----|----|----|----|----|----|----|
|161--200|12|24|4 |3 |6 |14|15|16|22|24|
|--------------|----|----|----|----|----|----|----|----|----|----|
|201--250|15|28|4 |3 |6 |16|18|19|26|28|
|--------------|----|----|----|----|----|----|----|----|----|----|
|251--300|18|35|5 |4 |8 |19|22|23|31|34|
|--------------|----|----|----|----|----|----|----|----|----|----|
|301--350|22|41|5 |4 |8 |22|24|26|35|39|
------------------------------------------------------------------------------
------------------------------------------------------------------------------
| 新 型 空 调 列 车 |
|--------------------------------------------------------------------------|
| | | | | 加 快 | 硬 卧 | 软 卧 |
| 里 程 |硬座|软座|空调|----------|----------------|----------|
| | | | |普 |特 |上 |中 |下 |上 |下 |
|--------------|----|----|----|----|----|----|----|----|----|----|
| 1--40 |4 |7 |3 |1 |2 |4 |7 |4 |8 |8 |
|--------------|----|----|----|----|----|----|----|----|----|----|
| 41--80 |8 |15|3 |3 |6 |8 |11|11|15|16|
|--------------|----|----|----|----|----|----|----|----|----|----|
| 81--120|12|23|4 |3 |6 |12|15|15|20|23|
|--------------|----|----|----|----|----|----|----|----|----|----|
|121--160|16|28|4 |4 |8 |16|19|19|27|31|
|--------------|----|----|----|----|----|----|----|----|----|----|
|161--200|19|36|7 |4 |8 |20|23|24|32|36|
|--------------|----|----|----|----|----|----|----|----|----|----|
|201--250|23|43|7 |4 |8 |24|27|28|39|43|
|--------------|----|----|----|----|----|----|----|----|----|----|
|251--300|27|53|8 |7 |14|28|32|35|47|51|
|--------------|----|----|----|----|----|----|----|----|----|----|
|301--350|32|61|8 |7 |14|32|36|39|53|59|
------------------------------------------------------------------------------

附表4:旅游专列开行意见反馈表
------------------------------------------
| 项 目 | 内 容 |
|----------------|--------------------|
| 车 次 | |
|----------------|--------------------|
| 运行区段 | |
|----------------|--------------------|
| 开行日期 | |
|----------------|--------------------|
| |卧 具| |
| |------|--------------------|
|列车设备|车 窗| |
| |------|--------------------|
| |茶 炉| |
|--------|------|--------------------|
| |厕 所| |
| |------|--------------------|
|卫 生|车 厢| |
| |------|--------------------|
| |盥洗间| |
|--------|------|--------------------|
| |价 格| |
|餐车供应|------|--------------------|
| |质 量| |
|--------|------|--------------------|
| |正 常| |
|上 水|------|--------------------|
| |较 差| |
|--------|------|--------------------|
| |正晚点| |
|运 行|------|--------------------|
| |平 稳| |
|--------|------|--------------------|
| |沿途站| |
|收 费|------|--------------------|
| |折返站| |
------------------------------------------
××(单位)
×年×月×日(公章)
备注:请电传至010--63225574,路电:021--75574

附表5:××铁路局旅游专列开行情况统计
年 月
--------------------------------------------------------------------------------
|顺号|开行日期|车次|运行区段|载客车辆数|对数|发送人数|运营收入(往返)|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教职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 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教职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的通知

1979年8月9日,教育部、财政部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一九七九年一月八日《关于调整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的通知》精神,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牺牲、病故后抚恤金标准,暂按下述意见执行。
一、学校的行政干部、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级别的和相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干部,均按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办理。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验、图书资料情报等人员,执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级别的,其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教授和高教五级(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工资表,以下简称“高教”)以上的副教授及工资金额相当高教五级以上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十三级以上干部标准;高教六级以下副教授、高教八级以上讲师及工资金额相当高教六级以下、八级以上的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十四级至十七级干部标准;高教九级以下讲师和高教十一级以上助教及工资金额相当高教九级以下、十一级以上的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十八级至二十级干部标准;高教十二级以下助教及工资金额相当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二十一级以下干部标准;工人和工勤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工勤人员标准发给。
三、中等专业学校及中、小学校教职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可按本通知精神,结合当地有关规定,由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企业自办的各类学校专职教职工,如牺牲、病故前是享受企业劳保福利待遇的,牺牲、病故后的抚恤标准也应按企业的规定(即《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
四、本规定仅供教职工牺牲、病故后发放抚恤金使用,不能作其他待遇标准。
五、本办法自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