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甘肃省木材、林木产品运输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13 02:54:3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6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木材、林木产品运输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木材、林木产品运输管理办法
 (1982年3月1日 甘政发〔1982〕68号)


  为了加强木材和林木产品的运输管理工作,以利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的《全省林业会议纪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运出林区的木材及其林木产品,必须持有国营林场的出山证明。


  第二条 出省的木材(含锯材)和林木产品(木制家俱、床板、抬杠、抬担、木铣把、镐把、车辕条、刹车木、木车轴、犁辕、驼架杆等),除个人自用的木制家俱外,均必须持有省林业局签发的木材、林木产品准运证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方可承运。


  第三条 我省生产的需经跨省铁路运输,即经四川省的昭化、陕西省的横现河、燕子砭、红花铺、葡萄园等车站承运。再进入我省的木材、林木产品,必须持有县级以上林业局、林业总场等木材生产单位的运输证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方可承运。


  第四条 省内跨地、州、市、县的木材、林木出口的运输,必须分别具备下列手续,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方可承运:
  1.省属白龙江林管局生产的应持有白龙江林管局各林业局或水运局的运输证明;
  2.地、州属林业生产单位生产的应持有地、州属林业总场的运输证明;
  3.县属林场生产的应持有县林业局的运输证明;
  4.木材经销单位调剂调拨的应持有木材经销单位的运输证明;
  5.机关、厂矿、建筑、部队等单位内部调剂使用的木材和林木产品,应持有单位所在的地、州、市林业行政部门的运输证明;
  6.社队林场自产的木材、林木产品,社员个人自有的木材以及拆房旧木料,出县的应持有县林业行政部门的运输证明;
  7.退休、离职和工作调动的职工以及居民迁徙携带的木材或林木产品,应分别持有原单位所在地的地、州、市、县林业行政部门的运输证明。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所属各单位的职工,应持有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的运输证明。


  第五条 经过木材检查站载运木材和林木产品的一切车辆,都必须接受木材检查站的检查。凡是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木材检查站有权扣留并限期补办手续。对拒绝检查,无理取闹,妨碍木材检查站正常工作的,甚至哄抢、盗窃检查站的木材,以及进行木材投机倒把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森林法》(试行)认真查处。


  第六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敢于同不良倾向做斗争,工作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里勾外连,违反本办法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惩处。


  第七条 本办法自1982年3月1日起实行。省上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规定与此精神不符者,应以此为准。

关于印发《丹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丹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丹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业经2011年10月8日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O一一年十月九日

  丹东市人民政府



丹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表彰在我市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丹东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技奖)。市科技奖包括科技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奖、发明专利奖、科技合作奖。

  第三条 市科技奖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市科技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科学技术奖励活动。

  第二章 奖励范围

  第六条 科技贡献奖授予符合下列条件的我市科技工作者:

  (一)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突出建树;

  (二)学术或技术成果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 科技进步奖表彰符合下列条件的项目:

  (一)在技术研究开发中,有重大创新,并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功转化为科技成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

  (四)软科学研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八条 企业科技创新奖授予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重视科技创新,科技管理体系和人才结构完善,有切实可行的自主创新战略和实施计划,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第九条 发明专利奖授予符合下列条件的专利权人:

  (一)取得发明专利,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二)发明专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十条 科技合作奖授予符合下列条件的域(境)外个人或组织:

  (一)同我市企业或组织合作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向我市个人或组织传授先进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

  (三)促进我市企业或组织与其他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章 推荐、评审和奖励

  第十一条 市科技奖候选人由下列单位或个人推荐:

  (一)各县(市)区政府;

  (二)市直有关部门;

  (三)符合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其他单位或专家。

  第十二条 被推荐的市科技奖候选人或候选项目,应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完整真实的证明、评价材料,并提出奖励类别的建议。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市科技奖:

  (一)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有争议的;

  (二)依法应当取得有关许可证而未获得行政主管机关批准的;

  (三)由于国家安全和保密原因不能公开的;

  (四)已获得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励的。

  同一项目不得同时推荐两个以上奖项。

  第十四条 市科技奖授奖的个人或组织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第十五条 市政府成立丹东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奖励委员会),负责市科技奖宏观管理和审定。市奖励委员会下设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奖励办),负责日常工作。市奖励办设在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市奖励委员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市科技奖评审。

  第十六条 市奖励办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对推荐的人选、项目进行初评,并提出奖级建议;将初评结果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项目答辩,表决确定拟授奖人选(组织)、项目、奖级;将评审结果在媒体上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对公示的奖项有异议的,须实名向市奖励办提出书面异议材料。单位提出异议的,须经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市奖励办负责异议调查处理,结果报市奖励委员会审定。

  第十八条 市奖励委员会根据公示结果,审定获奖人选(组织)、项目及奖励等级,并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科技贡献奖、科技合作奖、企业技术创新奖每三年表奖一次,不分等级。

  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奖每年表奖一次。科技进步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发明专利奖不设等级。

  市科技奖授奖项目可以空缺。

  第二十条 科技贡献奖、科技合作奖由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奖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企业技术创新奖由市政府颁发证书。

  第二十一条 市科技奖具体奖励标准由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奖励额度可视科技和社会发展情况每三年进行一次调整。

  第二十二条 市科技奖的奖励经费和评审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骗取市科技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报市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收回奖金,并向社会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条 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市科技奖的,取消其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2010年 2月3日丹东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丹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丹政发〔2010〕4号 )同时废止。

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海南省司法厅


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琼司[2006]27号


颁布日期: 2006.12.28 颁布单位: 省司法厅 实施日期: 2006.12.28

备案登记号:QSF-2006-300001




第一条 为加强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司法鉴定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以下简称鉴定业务档案)是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国家重要的专业档案。
第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应收集、整理、保存好鉴定业务档案,并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 鉴定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鉴定业务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司法鉴定人负责鉴定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任何人不得将鉴定业务档案相关材料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五条 鉴定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司法鉴定委托书;
(二)受理通知书;
(三)鉴定案件受理审批表;
(四)送鉴材料
(五)鉴定笔录;
(六)鉴定文书底稿;
(七)鉴定文书正本;
(八)收费凭据;
(九)送达回证;
(十)其它应当归档的材料。
需退还委托方的鉴定材料,应复印或拍照存档,如不便复印或拍照存档,应附加说明。
第六条 应当归档的录音带、录像带、CT片、X光片、声像和影像等实物档案,须注明承办单位、制作人、制作时间和与其相关的鉴定业务档案的卷号,并单独整理存放。
第七条 案卷材料组合排列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根据鉴定材料的多少,一鉴一卷或一鉴数卷;
(二)卷内材料应齐全完整,按顺序排列,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按其重要程度,将主要材料排列在前。
第八条 卷内材料的编号及案卷封面、目录和备考表的制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卷内材料经过系统排列后,应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归档章设置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
在有文字的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通编页码。
(二)案卷封面可打印或书写。书写的,应用蓝黑墨水或炭素墨水,字迹要工整、清晰、规范。
(三)卷内目录应按卷内材料排列顺序逐一载明,并标明起止页码。
(四)案卷备考表应载明与本案卷有关的影像、声像等资料的归档情况;案卷归档后经机构负责人同意入卷或撤出的材料情况;立卷人、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的姓名;立卷日期;接收日期,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九条 对装订线以外的字迹或破损的材料,以及与本案卷材料不可分割的照片、小字条等,要进行加边和托裱;对过大的纸张要折叠;对材料上的金属物要拆除。
第十条 司法鉴定人应在鉴定事项办结后30日内完成立卷归档工作。立卷完毕后应报本鉴定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字,并移交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 档案管理人员对已接收的案卷,应按保管期限、年度顺序、鉴定类别进行排列编号。绝密案卷应单独编号存放。
第十二条 鉴定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类。
需要长远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非常重要的鉴定业务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需要在长时间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鉴定业务档案,列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为五十年。
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鉴定业务档案,列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为二十五年。
鉴定机构应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确定鉴定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
第十三条 鉴定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该鉴定事项办结后的下一年起算。
第十四条 鉴定业务档案目录登记簿、接收登记簿、移交登记簿、销毁批件及检索卡片列为永久保管。
第十五条 档案室应坚固,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污染等条件。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通风。严禁在档案室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六条 随卷归档的影像和声像资料,应防止受潮和磁化,并根据保管期限定期复制。
第十七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对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虫蛀、鼠咬的档案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立即报告,并积极查找。
第十八条 鉴定机构应建立鉴定业务档案的查阅和借调制度,履行登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司法机关和侦查机关的案件承办人查阅或借调鉴定业务档案,应出示单位正式函件和本人工作证(身份证)。借调鉴定业务档案,应确定归还期限,明确有关责任,并办理正式借调登记手续。
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查阅鉴定业务档案,应经有关机关出具相关书面证明或材料,并持有效身份证。
第二十条 经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卷内材料可以摘抄或复制。
复制的卷内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核对后,注明“复印件与案卷材料一致”的字样,并加盖鉴定机构印章。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人员对借调归还的鉴定业务档案,应及时查验,发现案卷有被拆、卷内材料有被抽取、涂改、勾画、增删、污损或短缺等情况的,应立即向本鉴定机构负责人汇报,并及时追查。
借调的鉴定业务档案,到期未归还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催还。
第二十二条 鉴定机构列为永久和长期保管的鉴定业务档案,在本鉴定机构应保存二十五年。保存期满后,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应连同案卷目录(一式三份)和有关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向当地档案馆移交。
对移交的档案,应在移交登记簿中详细载明。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的,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应监督做好鉴定业务档案的移交工作:
(一)鉴定机构被撤销的,撤销前应将鉴定业务档案移交当地档案馆或由主管司法行政机关代管;
(二)鉴定机构分离的,分离前应将鉴定业务档案移交当地档案馆或确定一个分离后的鉴定机构代管;
(三)鉴定机构合并的,其鉴定业务档案,由合并后的鉴定机构保管。
第二十四条 档案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鉴定机构应做好鉴定业务档案管理移交工作,并完善移交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鉴定机构应对超过保管期限的鉴定业务档案定期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由鉴定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等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
第二十六条 经鉴定,超过保管期限的鉴定业务档案仍有保存价值的,应延长保管期限。无保存价值的应登记造册,除鉴定文书外,其它卷内材料按规定予以销毁。保留的鉴定文书按年度顺序、鉴定类别、编号顺序进行整理立卷,列为永久保管。
第二十七条 销毁鉴定业务档案时,应由两人负责监销,监销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
第二十八条 鉴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违反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由省司法厅司法鉴定管理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海南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