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

时间:2024-07-09 03:49:1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4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

工信部无〔2010〕6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局(办公室),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为促进超宽带(以下称UWB)技术的应用,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和频率实际使用情况,考虑到UWB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参照国际上相关的做法,经研究,通知如下:

  一、《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354号)中有关UWB无线电发射设备在4.2—4.8吉赫兹频段现行的-41dBm/MHz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谱限值要求延长至2013年12月31日。

  二、自2014年1月1日起,UWB无线电发射设备在4.2—4.8吉赫兹频段必须采用信号检测避让等干扰缓解技术,否则其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谱限值要求为-70dBm/MHz。有关干扰缓解技术的要求将另行制定。

  特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辽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政府


辽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87号

《辽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业经2005年11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五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 唐志国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辽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非税收入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市本级非税收入缴纳、征收、核算、票据管理和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住房基金、社会保障资金和彩票收入等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执收执罚单位”),依法或者凭借国有资产(资源)、政府投入、国家赋予的垄断职能、政府信誉取得的下列各种财政性资金: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包括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主要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入等。
(三)罚没收入:主要包括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财物)等。
(四)国有资产(资源)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及凭借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或者国家投入取得的其他各种收入。
(五)捐赠收入:主要包括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等名义接受的各种捐赠收入。
(六)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主要包括管理费收入。
(七)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上述各类非税收入的利息收入。
(八)其他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有关单位凭借国家赋予的强制性、垄断性职能取得的其他各种收入。
第四条 非税收入管理遵循收缴分离、部门预算、收支脱钩、集中支付的原则,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条 市财政部门是我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市本级非税收入资金。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全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监督检查具体工作,并指导县(市)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市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非税收入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非税收入由执收执罚单位负责收取,执收执罚单位依法委托有关单位收取的,必须报财政部门批准。同一事项有多个单位收取的,由财政部门报请政府确定一个单位收取。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情况直接收取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收取非税收入。
经市政府批准,非税收入可以实行集中统一收取。
第七条 执收执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设立非税收入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并将本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项目、依据、范围、标准、期限、频次和程序等向社会公布。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将受委托单位和受委托征收的内容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执收执罚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财政部门编报本单位非税收入年度收支计划,并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收非税收入款项。征收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规范性收费项目及代码,及时足额上解财政部门。
第九条 市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非税收入的收入预算、决算和奖励基金提取比例。
第十条 非税收入采取“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具体采取直接缴款和代理缴款两种征收方式。
(一)直接缴款,是指由执收执罚单位开具收费缴款通知单或者罚没决定书和罚没缴款通知单,缴款义务人据此在规定的缴款期限内到指定的银行代收点缴款。
(二)代理缴款,是指由执收执罚单位向缴款义务人当场收取收费或者罚款,并开具收款收据,所收款项应当于收款后48小时内直接缴存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代收点。
第十一条 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外,未经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执收执罚单位不得当场收取非税收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收执罚单位可以申请实行代理缴款:
(一)对缴款义务人实施100元以下收费或者处以20元以下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三)交通不便地区的缴款义务人向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代收点缴款确有困难的;
(四)其他经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的缴款行为。
第十二条 执收执罚单位依法没收和抵费的物品,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拍卖,所得收入直接上缴财政。
第十三条 执收执罚单位应当记录、核算、汇总本单位非税收入收缴情况,并及时与代收银行、财政部门核对。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非税收入征收、核算、解缴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实现财政部门与执收执罚单位、银行代收点三方网络连接,共享非税收入收缴信息。
第十五条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或者若干个商业银行作为非税收入的代收银行,并在指定的代收银行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
第十六条 未经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任何执收执罚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账户或者过渡性账户。
第十七条 银行代收点的设立与取消由各代收银行提出申请,报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批。
经确定的银行代收点,由市政府挂牌,未挂牌的银行网点不得开展非税收入的代收款业务。
经确定的银行代收点,应当设立专柜办理非税收入收款业务,其专柜应当有明显标志,并在营业时间、服务设施和缴款手续等方面为缴款义务人提供方便。
第十八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数额,将有关款项缴入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代收点。
第十九条 银行代收点收取非税收入必须于次日上午将代收款项连同非税收入票据解缴到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第二十条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非税收入金额和业务量拨给银行代收点一定比例的代收手续费,具体标准由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非税收入一般不予减免。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缴、减缴、免缴的,缴款义务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由执收单位受理,经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缓征、减征、免征。
第二十二条 法律规定应当退还非税收入的,缴款义务人应当向执收执罚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执罚单位确认并报请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第二十三条 非税收入上下级分成比例,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或者省、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属于上级部门及实行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
除上级政府或者财政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外,执收执罚单位不得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五条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非税收入按照收入级次和类别及时划解国库或者财政专户。
第二十六条 执收执罚单位和银行代收点应当到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办理《收费罚没票据领购簿》,据此领购有关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七条 非税收入应当使用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票据,非税收入票据实行年票制,当期有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印制非税收入票据,不得使用过期的票据。
第二十八条 执收执罚单位和银行代收点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非税收入票据,并加盖执收执罚单位和经办人的印鉴。作废的票据应当各联齐全,保存完好,以备清缴。
银行代收点的收款票据,由代收银行向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统一领取、清缴。
第二十九条 违反非税收入票据管理规定征收和收取的非税收入,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纳。
第三十条 执收执罚单位、代收银行和银行代收点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清缴、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非税收入票据安全。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并向社会公告作废。
第三十一条 执收执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第三十二条 市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执收执罚单位征收非税收入等情况实施监督检查。执收执罚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册、报表、票据等有关资料。
第三十三条 执收执罚单位和缴款义务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有关非税收入征收规定的行为。
(二)违反国家有关非税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
(三)违反国家有关非税收入上解、分成规定的行为。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缴或者少缴非税收入的行为。
(五)违反非税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私存私放非税收入的行为。
(七)其他违反非税收入管理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和执收执罚单位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举报违法问题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或者市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并对举报人给予保密。
第三十六条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征收管理经费,由财政部门纳入年度预算统一安排。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4月3日辽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辽阳市收费罚没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33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0〕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加强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的管理,推动“三支一扶”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发展,全国“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要高度重视贯彻实施《管理办法》工作,加强对市(地)、区(县)级“三支一扶”办的督促检查,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各省级“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要于6月30日前将实施细则、牵头处室负责人和工作联络员名单报全国“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备案。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或者建议,请及时联系和反馈。



联系方式:电话(010)84208248

传真(010)84208244

电子邮箱 boshiyuan@mohrss.gov.cn


二○一○年六月三日



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管理,保障系统正常、高效、安全运行,推动“三支一扶”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是中央财政补助专项经费发放和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系统管理对象为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信息,其他大学生基层服务人员信息不属于本系统管理范围。

  第四条系统依托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平台(wwwchrmgovcn)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管理部门、“三支一扶”大学生以及有关单位提供实时网络服务。

  第五条全国“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三支一扶”办)负责指导、协调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结构设计;对运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在全国“三支一扶”办的指导下承担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各省级“三支一扶”办)负责本辖区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列入预算,负责管理本辖区内信息的采集、审核,负责本辖区内市(地)、区(县)信息管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确保人员信息的实时、准确、完整。

  第七条各级“三支一扶”办要配备专门的信息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加强对信息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信息员名单应当报全国“三支一扶”办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组织建立信息系统联络员制度,定期开展交流和研讨。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的系统信息包括“三支一扶”大学生录用信息、在岗信息、期满人员信息、年度考核信息、期满人员就业信息等。

  第九条各级“三支一扶”办要严格履行各类信息上报的审核程序。“三支一扶”大学生录用信息由各省级“三支一扶”办负责审核上报至全国“三支一扶”办;“三支一扶”大学生年度考核信息、在岗信息、期满人员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由服务地“三支一扶”办上传至省级“三支一扶”办,由省级“三支一扶”办负责审核上报。省级“三支一扶”办要督促指导市(地)、区(县)级“三支一扶”办及时做好相关信息更新工作。

  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应在每年6月30日前,录入本辖区内当年招募人员基本信息,审核后上传至全国“三支一扶”办。9月30日前,上传当年期满人员基本信息,12月31日前,上传期满人员就业信息。

  第十条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审核后,根据系统产生的服务证书编号及相关信息,按系统设置的统一格式打印和发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服务证书》。

  第十一条各级“三支一扶”办要按照“谁提供、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确保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安全性,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编造数据的;

  (二)虚报人员信息骗取财政经费的;

  (三)违反规定权限使用信息系统的;

  (四)将系统中信息用作任何商业用途的;

  (五)其他弄虚作假和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省级“三支一扶”办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意见报全国“三支一扶”办。全国“三支一扶”办可视情节轻重,全国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全国“三支一扶”办可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资格。

  第十三条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全国“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0年6月7日